自疫情发生以来,必威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学院号召,行政人员、一线教师累计15人分5批来校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面前,广大教师逆行而上,白衣为甲,携手兄弟学院日夜奋战,圆满完成公司七一路校区德明园1号公寓员工用餐保障任务。这段难忘的经历,必将化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现将公司部分教师感想摘编如下:
用心用情抗疫有我
田海舰 必威
自9月28日学校发现疫情以来,同很多老师一样,非常牵挂七一路校区师生的健康安全和学习生活,每天留意抗疫进展情况。曾经给组织部同志打电话,表达了希望能够在整个艰难时刻自己能够再做点什么的想法和愿望。10月2日上午9点多,接到学校通知,把我从五四路校区抽调到七一路校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没有半点犹豫,我简单收拾了一下随身衣物,10点就出发了。在奔赴抗疫一线的路上心情是五味杂陈,想象着七一路校区究竟是怎样一个情况,老师同学们都还好吧,怎样才能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
第一个感受是,同舟共济。必威、哲学和社会学学院包联德明1号楼,主要任务是送餐。10月2号中午,我们7名老师(3男,4女,50岁以上3人)负责发放了1281名同学的午餐。其中,有3名老师自28号以来就一直坚守,体力严重透支。大家分装、运送、发放,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才完成任务。所有人的衣服全湿透了,晚上同样如此。到下午3点、晚上9点吃饭的时候,大家一时都吃不下去。实在太累了,李浩辰老师直接躺在了送餐的楼梯。这些平时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们很久没有做过这样的体力活,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很多老师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好几个老师克服血压高、肠胃不舒服、腰间盘突出、腿脚疼等困难,坚持战斗在第一线,让人既感动又心疼。从3号开始,校内保卫处施以援手,增派4-5人同志协助,同时,校外陆陆续续的支援老师加入进来,大大减轻了工作量。我们这个组的老师来自校内必威、哲学社会学学院、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公司产品质量评估与教师发展中心等4个单位,大家团结一致,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真正做到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第二个感受是用心用情。坚持生命至上、健康至上、安全至上、员工至上的原则和情怀,用心用力用情做好送餐工作。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把饭菜送到同学们手里,老师们早晨7点半、中午11点半、下午5点半提前到达德明1号楼,等待送餐车,清点、核实、分装送餐品种和数量。同时,在必威学科会议室召开了多次会议,针对送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做出调整。大家出谋划策,群策群力,重新制定了每个楼层的员工宿舍、人数表格,进行工作分工,明确每名教师的职责,力争使工作更精准化、精细化。切实可行的方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个感受是科学防疫。德明1号楼是本次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为此,我们共同学习第九版抗疫指南,对每位新加入教师进行简单培训,规范穿戴防护服,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次生感染。每次完成送餐任务,就地进行消杀。老师们相互检查,做到万无一失。
疫情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有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够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抗疫有我,守护美丽的校园,无愧于思政课教师的称号,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疫情终将过去,胜利必将到来,对此,我们信心满满。
10月5日
在抗疫中历练,坚定党员的党性品格
必威 王华玲
9月29日,早上一睁眼,得知学校七一路校区出现新冠阳性病例,当时第一反应是疫情第一次离我们这么近。大疫当前,抗疫和志愿服务工作刻不容缓。
我想去、我要去、我应该去。作为一名河大人、党员和支部书记,这是我的态度。早上7点就接到公司党委通知,根据疫情情况和工作安排需要符合条件的党员干部、党员教师组成党员预备队以备进驻校区做志愿者。在党委的安排和协调下,学院分批次组织党员预备队进驻七一路校区做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必威第四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当时我就很想报名,但因为我居住的小区处于封控状态,不符合报名条件,不得己,只能一边动员组织我们支部的党员教师报名,一边在家静默等待,随时准备报名进驻校区做志愿者。还好,我终于作为第二批党员预备队的一员于9月2日进驻七一路校区。
沉静、劳累、疲惫、人员紧张,是我进入七一路校区的第一印象。校园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沉静中,每一位河大人都在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具体要求积极抗疫。我们进校时,由于一直在学校给孩子们送餐的领导和老师们一部分已去隔离,所以送餐人员非常紧张。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年轻的李老师已经累到走路打晃。第一批入校预备队的三位女老师亦是满身疲态。我们第二批预备队的五位老师以及同一天早于我们从五四路校区紧急调过来的田海舰经理进驻校区时,必威共10位在校教师,连同哲社学院的2位老师,共12位老师。我们12个人要负责德明楼1号公寓男生部1200多人的一日三餐的配送工作。由于女老师偏多,加之马院老师们的课又比较多,相对而言,人员实在紧张。
有序、坚持、奋战,是我进入七一路校区的工作感受。田经理每天合理地调度、安排人员分工,并积极争取外援,确保工作有序、及时、高效。因为送餐的人员紧张,所以每天的人员调配是一个大问题。田经理一边调度本学院的人,一边争取外援。我们特别感谢中心的管老师等5人加入我们的送餐队伍。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争取一切时间为同学们服务。如果上午三节课,那就上完课去送午餐,送完午餐后再继续上下午的课。如果晚上有课就先去送餐,看着快到时间了,再赶回来上课。不过还好,我们的送餐时间安排的很好,没有因此耽误过上课。奋战在抗疫和教学的一线,我们能做的,就是一切以员工为中心,和员工心连心,面对面,告诉同学们,有我们在,大家不用慌,不用怕,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们。
强烈的安全防疫意识,热火朝天的工作热情,保证将最热乎的饭菜及时送到同学们手中的信念,高站位、低姿态、不怕苦、不怕累、干实事的精神,是马列人给我的精神支撑和工作动力。必威负责的德明楼1号公寓距离已经封控的女生部近在咫尺,我们严格按照学校的防疫要求和防疫安排,穿好防护服,奔走于一楼到六楼之间。防护服湿的贴在身上、汗水模糊了护目镜,老师们根本顾不上这些,楼上楼下一趟又一趟,为的就是要把热乎的饭菜及时送到同学们手中。脱下防护服后,汗水湿透衣背,头上的汗水顺着头发往下滴,口罩的印记越来越深,但这些对于高站位、低姿态、不怕苦、不怕累、干实事的马列人来说,这都不是事。我深受鼓舞,更践行于抗疫志愿服务中。用实际行动,不负河大,不负党!
抗疫感受
宋学文 必威
10月8日,经过连续7天“双清零”,betway必威七一路校区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按照市防疫中心的批复,目前七一路校区已经从高风险区域降低为中风险区。同学们可以每个宿舍派一个代表到食堂领饭或者去驿站取快递了。所以,我们老师的压力减轻,可以对公司的抗疫活动谈谈自身的感受:
一是公司的防疫政策整体得当。学校为了本学期防疫做了周密安排,在新生到校前对闭环管理的老师做了及时撤离,有效避免了可能的时空交叉,尽可能减少了密接和次密接人员数量,有效维持了学校正常运转。
二是对新生报到安排得当。对外省新生通知9月24日报到,而本省新生为28日报到。外省新生先报到先集中分配宿舍静默管理,所以没有造成疫情的大面积扩散,局面可控。
三是疫情出现后应对得当,任务明确。公司承担了德明一号楼(即疫情首发地)的男生宿舍部分,风险等级高,为1800名左右的员工送餐(任务重)。但是我们学院的老师却敢于迎难而上,勇毅前行。我们的老师已有3个批次前后进入七一路校区,大家团结合作,既保证了每天为员工送餐三次,又保证了正常教学,每天的生活紧张有序。
四是公司领导指挥调度得当。在送餐前领导会给我们开会布置任务,保证每个楼层有专人负责食物分发。每个楼层也都安排人手为上一楼层传送食物。这样保证了大家劳动量公平合理,而且还不窝工,少了无效劳动,也可以提高送餐效率,让员工们能尽早吃上饭。
抗疫感想
王浩军
集团人员密集,一直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点位。但不幸的是,2022.9.29凌晨,新冠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betway必威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同时间赛跑、与新冠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阻击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河大七一路校区被定位高风险区。9.30学校鼓励符合条件的党员教师进入校区一线抗疫,我第一时间报名请战,鉴于当时我所居住的生活区尚处于静默状态,无法立即成行,10.2书记告知我前线人员吃紧,人工运送物资困难,要求我立刻带自家车进一线。一直以来鼻炎折磨的我,不顾病情,以最快速度收拾行囊进入七一路校区,并志愿服务疫情爆发的原点区——德明1号员工宿舍,承担向此处运送防疫物资和人员,为同学们送饭分饭的任务。个中艰辛如同其他老师描述,不再赘述。防护服内汗透衣衫,闷热。防护服外秋雨刷刷,冰凉。冰火两重天,一次持续三个小时居然无人如厕——随汗而出。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我们特殊时期居然也能举泰山之重。不幸的是连续攀爬五六楼运送物资过程中我腿部扭伤,虽然咬牙坚持没有下火线,但重活却压在了同事们肩上。拨云见日,10月8日风险等级降为中风险,我的工作也进入到封闭观察阶段。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静静的校园就会充满欢笑,教学也会如常。
另外,我在闲暇之余也帮助一些遇到困难的同学,疫情无情人有情,师生之间增进了互信和了解,帮助那些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增强了战胜疫情的决心和斗志!
一起守护家园
必威 何慕
10月3号,我在刚解封的德翰园家里,接到了马院领导打来的电话,希望我能在4号入校,加入马院的送餐队伍。因为当晚还要上课,我在下课后赶紧收拾行李。一边准备一边不禁感慨,1号早晨增援新区的三位同事真是克服了非常大的困难,她们在1号凌晨接到电话,一早就进入学校,时间非常紧张,而且30号好像还有新增阳性,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入校需要更大的勇气。如果能让同事们稍事休息、让员工们按时吃上饭、让学校尽早恢复正常,我愿意尽我一份力。
4号上午,进入马院的办公区,我发现校内队伍比原先想象的更为壮大,很多同事在小区刚解封甚至尚未解封时,就进入学校了。他们已经摸索出来一套经验,极大便利了后面几天的工作。当天晚上送餐时,我按大家总结的步骤,果然非常高效。整个送餐团队在4号这天已经是一条流水线,各司其职,必威、哲学社会学学院、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公司产品质量评估与教师发展中心几个单位共同协作,配合默契。回到办公楼吃饭时,同事们问我首次送餐的感受,我说感受就是不识数、数不清。跟我搭档的小伙子承担了发餐的一大半工作和全部转运,我做的很少,却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才能完成。
晚上从邻屋老师那里得知,最艰巨的是4号之前的几天,老师们不乏累病的、累伤的,有的带病仍在送餐,有的需要养病也因为新校区是高风险区而不能回家。我想这件事就像亲戚有困难我一定会帮忙一样,马院是一个大家庭,现在家庭成员有难处,我搭把手是应当的。
5号以后的送餐,我在保证正常上课的前提下,全都参加了。开车的同事每日出力、出车、出汽油,热情为大家服务。学院为驻校老师提供微波炉、洗衣机、热水器这些电器,方便大家居住。工会发放购物券,还为驻校期间过生日的老师送上蛋糕,关心大家的生活。大家都说,高风险区不但很安全,而且很温暖。
当然,送餐的工作是最主要的。随着经验的增长,我不断反思之前的失误和应吸取的教训。比如,物资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应尽量满足同学们的水果需求。有些香蕉明显压坏了,我仍然分发出去,最后剩下很多却分不出去。我如果是卖水果的,再不会有人光顾我的生意了吧。再比如,尽量满足男生的主食需求。第一次分餐时,馒头完全没有发放,后来才知道馒头是专供喜欢面食的北方同学和饭量大的男同学。之后的分餐我都尽量满足了他们的主食需求。当然,看到有的员工宁肯吃前一天的凉馒头也不愿吃当天的热米饭,我还是有点爱莫能助的感觉,只有祈愿早日降为中风险区,他们能去买自己爱吃的饭菜。
7号晚上,因为上课我没有参加最后一次送餐。我们也终于等来了当晚12点学校七一路校区调整为中风险区的通告,“大白”经历结束了。我们愿共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严格遵守学校的部署。期待员工们能早日自由出入教学区和宿舍区,也期待我们能再次在教室相见!
育为人师,战“疫”为士
必威 王曼
2022年9月29日凌晨,公司省外入学新生中出现核酸初筛阳性人员。临近国庆假期疫情突如其来,学校场所消杀、轨迹摸排、转运以及保障员工用餐等各项工作都在同步推进,亟需人力保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0月1日凌晨,我接到王瑞书记的电话,连夜收拾行李准备进驻七一路校区。适逢爱人在雄安新区值班,我一早把孩子托付给父母,作为马院第一批教师于当日早晨8点前进驻了七一路校区。完成当日核酸检测后,我和张洁、王莲花两位老师立即加入了德明园1号楼教师送餐队伍。父母、爱人、朋友、领导和同事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注意防护”。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心情是复杂的,口罩下呼吸也变得有些困难,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送餐时,我们手拎餐袋多次往返楼梯间进行配送发放,想到员工们盼望的眼神,都会不觉加快了脚步,疲惫时则轻倚墙壁稍作休息继续坚持。防护服里很闷热,汗水不知浸湿了多少次衣裳,防护面罩下是被口罩留下勒痕的脸,防疫手套中是被汗水和消毒水浸皱的双手。很快,田海舰副经理带领公司第二批教师志愿者进驻七一路校区,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又壮大了。为了让员工吃上热乎的饭菜,田经理积极协调沟通,带领我们送餐团队不断探索优化送餐程序,落实各楼层负责人,精准做好各楼层配餐转运工作,配餐发放效率明显提升。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防疫形势持续稳定,公司线上教学工作也有序恢复。在三尺讲台,我们是教师,孕育桃李;在疫情面前,我们也是抗疫“战士”。在授课中,我鼓励同学们稳住心态,做好学习规划。网课结束后,我又继续加入到送餐队伍中去。在这里,也十分感谢员工们的理解、包容、支持和鼓励。在此期间,我还度过了难忘的生日,收到学校工会送来的生日蛋糕,既惊喜又感动,这也是入校以后唯一一次偷偷抹起了眼泪。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战“疫”的行动者。来时无畏,归时无恙!在这场“大考”中,我们和哲社学院、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原本素不相识的老师们在一起并肩作战,切实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一起感受并传递着河大的“温度”,静待疫散,我们校园再相见!
河大有我
高红雨必威
疫情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计,也真正考验了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
早上醒来,路上的120号救护车格外显眼,浑身打了个冷颤,感觉不好。打开手机一看,消息象沸腾的滚水一样翻腾着刷屏,才知道学校出现多名核酸初筛阳性人员。虽然疫情发生快三年了,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么近距离的感受到,看到来来往往的大白,心里顿时七上八下。
随后得知面对突发的疫情,学校领导已经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对各校区实施封控管理,坚决阻遏校园疫情蔓延。同时,积极开展人员转运、场所消杀、轨迹摸排等工作;全校在校教职工以及安保、后勤等员工也迅速到岗到位,积极投身抗疫一线,一场疫情防控战已经打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更好的保障员工的生活、学习,学院号召大家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争当志愿者进驻学校,片刻担心,片刻犹豫,就从容报了名。
几天的抗疫,几乎每天都在感动中度过,从而也使我认识到,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之所以历经若难而不屈,历经磨难而不倒,就在于我们拥有永不屈服的中华民族基因。
战胜疫情,公司党委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学校一再完善应急响应预案,面对突发的疫情,公司党委本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师生至上的原则,迅速反应、以快制快,全力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领导全校师生坚决打响疫情防控战。
战胜疫情,全校师生的团结努力是根本力量。校内师生立刻行动起来,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决策部署,配合完成核酸检测、体温监测。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积极投身抗击疫情最前线,不顾安危,不辞劳苦,全力以赴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奉献自己的力量。
战胜疫情,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是根本保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保定政府部门、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员工等纷纷慷慨解囊,为学校捐赠防控急需物资。这些充满大爱的防疫物资,充实了学校的防疫物资储备,助力了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增强了全体师生的抗“疫”信心。彰显了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的情怀,书写了心系河大、情牵河大的深厚情谊。
疫情无情人有情,相信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betway必威一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
让我们携起手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同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2022年betway必威抗击疫情有感
必威 赵冰清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员工授业解惑;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坐在电脑前著书立说;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义无反顾、身穿白衣为员工送去信心和暖阳,他们就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河大教职工。
9月28日半夜,七一路校区突发疫情,犹如万里晴空中的一声惊雷,绷紧了所有人的神经。返校前核酸、落地核酸、进校前抗原检测,千防万防,一道道关卡都没有把“狡猾”的新冠病毒挡着校园之外。
疫情就是命令。学校各校区随即采取全体静默措施。学校紧急召开抗击疫情会议,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协调联动。
作为河大的一员,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一是紧锣密鼓的做好排查上报工作。对学院4位24日以来到七一路校区的老师进行了13次57个风险点的排查;二是高要求做好隔离点联络工作。接到学校组织部的工作指令,临时抽调负责2个社会隔离点的联络工作。在工作中完成了五四路悦百客酒店和东岸艺术酒店两个隔离点115名被隔离师生的底数摸排工作,创建被隔离师生群,按要求转发学校工作安排,与隔离酒店、政府驻派人员、学校沟通被隔离师生的需求并做好被隔离师生的心理安抚工作。三是当好志愿者积极奔赴抗疫一线。自己所在的小区一解封,进入七一路校区,参与到为德明1号楼员工送餐工作。现在想想,那一刻有恐惧么?当然有,那里是疫情的高风险区。那一刻有牵绊么?当然有,家里有2个还需要哄睡的孩子和日渐老去的父母。那一刻有犹豫么?没有,义不容辞。这就是我真实的想法。为了保障员工们的一日三餐,每天从一楼到六楼,从六楼到一楼,亲手将饭菜送到员工的手中。
回看我们这支送餐队伍,从最初的9人,锐减到4人,再到最后稳定在 20人参与送餐,其中有负伤战斗的勇士、年过半百的学者、有不让须眉的巾帼、有20出头的孩子,一日三餐,将1281份配餐运到各个楼层,再分发到每一个寝室。没有一次不是汗水浸透了衣衫、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双手泡到了发皱……可我们没有丝毫懈怠,更没有任何怨言,每个人都表现出了无畏的精神,在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都化身了抗击疫情的一把利剑。这仅仅是学校抗击疫情中的一个缩影,面对疫情老师们舍身取义、不顾个人安危投身到了抗击疫情一线,每一个人都在为打赢这场战役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这次疫情中,我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但是也正是有了千百个微不足道的“我们”,正是这些善“著文章”的“妙手”,放下了文字,接过了热气腾腾的饭盒,担起了保卫学校、保卫员工的重任,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了这次战斗中,才有了抗击疫情的胜利。“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想,这就是我们河大的精神,是betway必威注入到每一名员工、每一位教职工灵魂深处的“道”,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河大人铭记、传承。
众志成城,歼灭疫情
必威张洁
9月28日,听到公司有员工感染疫情之后,我深知抗疫工作刻不容缓, 希望能够亲自到抗疫前线去,帮助学校度过此次难关。10月1日凌晨,接到王瑞书记的命令,义无反顾到达学校七一路校区。
冲锋在前,奋战一线。疫情防控狙击战打响,在危难时刻,广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当然,也有我们这些非党员同志也积极响应号召。“国家的大事,我们义不容辞”。我们教师抗疫团队抵达抗疫一线,率先抓防控落实,将疫情防控目标和各项措施都落实到每位教师的具体行动中。我们奔赴德明楼1号公寓,我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执行”的过程就是给广大师生“定心”的过程。
铁拳出击,积极应战,抗疫显成效,不缺战斗力。当时,学校的疫情处于非常严峻的状态,急需引起全面的重视。面对疫情,我们身穿厚重的防护服,却在执行命令时铿锵有力,有条不紊,勇敢担当。此外,员工们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政策要求,隔离期间努力克服自己的困难,与学校共克时艰。此后,捷报频传,河大师生千万人心的汇聚就是真正的信心和力量。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河大师生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学校、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抗 疫 有 我
闵秀珍 必威
2022年9月29日凌晨3点多钟,学院王瑞书记给我打电话,说七一路校区有好几名员工是新冠肺炎阳性,我起床往窗户外面一看,大量的救护车、大巴车、警车在学苑街上来回穿梭,书记说,闵老师你暂时不能进驻七一路校区了,在家静默吧;早上坤舆德翰园小区就封控了。这是新冠疫情爆发3年多以来我离疫情最近的一次,因为我是自9月17日进驻学校办公后,27日上午离校的。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办公室的老师发来各种流调信息,看我是否出现时空重叠,还好,因为工作性质的不同,没有重叠的情况;感到很是庆幸,同时也为学校出现的疫情担忧,学校是个大集体,员工人数多,人员流动大,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极大,在随后的几天,学校共往外输出几千人的师生进行单独隔离,这次疫情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资助和支持。经过多轮核算10月3日上午9:30坤舆德翰园解除了封控;上午学院领导打来电话,说学院在新区送餐的老师任务繁重,工作量大,除了送餐还需上课,有几位老师在前几天的工作者生病了,但还在坚持给员工送餐。4日上午,何慕、赵冰清和我等三位老师进驻七一路校区,加入了送餐的工作中;因为我们仨是学院最后一批进驻的,前面的老师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我们仨没有因为晚加入而出现不适的情况,有条不紊的完成了学校的相关工作任务。在这几天的送餐中,与我搭档的是哲社学院的王昭老师,负责三楼的员工的分餐任务,因为是在中间楼层,除了分餐,还需要往4楼5楼搬运物资,每一次王昭老师就让我看着,他与其他老师一起往上搬运,特别是7号,承担课程的老师基本都有课,中午与晚上各送了一次水,当天也特别热,每一位往上搬运物资的老师,防护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10月8日七一路校区风险等级降为中风险,工作也进入到封闭观察阶段。这几天,每次下楼散步,校园里只有闭环的老师已经相关的工作人员,太安静了,但我想过不了几天,校园就会充满年轻的声影、忙碌的老师的声影、上课的铃声······真好!
抗疫感言
沙占华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面对学校疫情防控形势和压力非常大的情况,面对组织的召唤,我没有任何犹豫,主动报名,参与到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每天为员工送餐,虽然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虽然腰间盘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动,但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和老师们通力协作,尽可能快的把餐及时分发给员工,让员工能吃上热乎饭。这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在执行这项任务的过程中,被每个老师的奉献精神感染,为老师们不怕危险、团结协作的精神点赞。
作为团队成员之一,为能参加并顺利完成这一工作感到荣幸,也从其他党员身上学习到了优秀的品质,收获很大。我将一如既往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要组织需要,一定主动冲锋陷阵,全力以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向组织交出满意的答卷!
患难见真情——抗击疫情心得体会
必威 王莲花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做出防控部署,并迅速行动,一场疫情防控战正在进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0月1日凌晨接到学院王书记的电话,考虑到自己既是一名老党员,又是一名思政课老教师,把2岁孙子的照看任务交给了70岁的姥姥,匆匆收拾行李来到学校新校区,也就是当时的高风险区,但亲眼目睹了大家的辛苦,体会很深。
一、感动
我们这组成员主要是为员工送餐,一日三餐都要送到楼上,任务量很大。最主要的是我们负责的楼是明德一号楼,也是最危险的一栋楼。但是老师们没有任何的怨言,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就开始紧张的工作。虽然气温大降,但穿上防护服依然感觉很热,再加上强劳动量,浑身是汗。有一位男老师因为实在太热了就躺在地上稍微休息几分钟马上起来工作,还有一位男老师为了增加搬运速度,不知在哪里找了一根绳子,将几兜子快餐捆在一起背着上楼,女老师们也不甘落后,努力的工作着。
送餐之时,不断有员工提着行李箱要去隔离,那就意味着他们一旦阳性,这些老师就是密接者,可见风险之大。但是老师们顾不得这些,出于对员工的负责,规定出宿舍的同学一一登记姓名、电话、宿舍号才允许离开。
在这些教师志愿者中,有几位老师是刚前一段闭环管理住在学校的老师,刚出来就又加入了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还有一位自学校实行闭环管理之后就一直住在学校。有的老教师腰不好,有的心脏不好,有的高血压长期吃药,但都在一直咬牙坚持,再坚持。年轻老师孩子小需要照顾陪伴,但依然丢下需要照顾的宝贝来工作,还有一位女教师,每次开车接送大家去送餐,本就很辛苦了,还抽时间为大家做些美食,调剂伙食。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们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既要给员工送餐又要给员工线上授课,真是既送去物质食粮又送去精神食粮。这些逆行者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对党的庄严承诺,并在一定要战胜疫情的信念指引下,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斗着。
什么是舍小家,保大家?什么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些志愿者身上得到了见证。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二、感谢
刚入住时带了许多行李,咱们老师开车到校门口接我,入住几天后家里又送了些行李,又有老师晚上开车帮我取行李。
入住的第二天晚上需要调换住宿房间,被调换的房间由于桌子柜子床放的位置不合适,影响插销的使用,老师们帮我出谋划策,帮我挪动桌子书柜,帮我打扫房间,一切安排妥当了大家才休息,我深受感动!
在大家奋力工作时,遗憾的是由于身体原因我暂时不能送餐了。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吧,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身体不好,也一直在用中医调理,来之前调理的可以了,没想到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身体。在我生病的这段时间里,大家不但辛苦工作,还关心我,体贴我,嘘寒问暖,又是送药,又是送食物,又是提建议,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在这里,对大家说一声:谢谢!谢谢!谢谢!你们辛苦了!
另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这次入住学校,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爱人、儿子、儿媳听说学校的安排,都非常支持,尤其是儿子说:妈妈,betway必威也是我的母校,我支持你!70岁的姥姥爽快的接受了带孩子的艰巨任务。在这里,对我的家人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感染
一次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三位清洁工正在图书馆楼下做保洁,老远就听到她们爽朗的笑声,我被她们这种乐观的精神感染着。
还有一次家人送了些行李,快到校门口时遇到了两位拉着小推车拉行李的老师,我就问从哪里弄的车,他们说是自己学院的,并问我“你要取行李吗,我们帮你捎上吧”,然后他们又返回学校门口,帮我取上行李一直送到宿舍门口。路上,其中一位女教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感觉咱们在里面的特别骄傲,比他们在外面的骄傲”!她的那种口气那种表情,看的出来绝不是为了炫耀而说的豪言壮语,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虽然不知道她的姓名,但她的言行深深感染着我!
战 · 疫
李昊辰
刚刚过去的这十天,注定是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回忆。因为,我,作为河大马院教师的普通一员,同我的战友,刚刚结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战斗!
还记得那是9月28日的晚上,忙完了一天迎新工作的我正当躺下,一阵急促的电话响了起来,郭老师在电话那头急匆匆的说,你跟书记在吗?尽快去德明园那边!时不待人,书记和我立刻赶到了现场,映入眼帘的是无数大巴车、警车、救护车有条不紊地转移员工,各学院领导和老师正指挥穿着防护服的大批员工,陆续坐上大巴,往隔离点绝尘而去……这一幕幕景象,原本在电视里才能看见,此刻显得那么真实,原来疫情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第一时间,学校当机立断,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保护了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同时,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一时间组织在校教师组成抗疫突击队,负责全校员工的用餐保障等工作。而我呢,自然是第一时间主动加入到这一支铁的队伍中,与马院及哲学学院十几名领导、老师组成了公司德明园1号公寓员工用餐保障队。我们队伍第一个面对的难题是人数有限,而每日的送饭任务则是数以千计。怎么办?唯有迎难而上。宿舍楼没有电梯,每一盒饭菜都是凭借人力运送到员工们的手中。几趟下来,浑身已经被湿透,只能坐在楼梯台阶上短暂歇息,然后开始新的征途。等到所有员工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我和其他战友才开始把已经凉的饭菜塞进胃里,没有片刻休息,又要投入到新的战斗。此外,面对我的还有每日的员工核酸、流调、填写各种表格……整个过程繁琐又不容出错,难免会有心灰意冷的时候。但是每当倦了、累了,就会告诉自己一声,咬咬牙吧!有全社会对河大的驰援,有学校作为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一定能挺过去!河大也一定能挺过去!
都说患难见真情。在这短暂而漫长的十余天中,给我触动最深的,还是这句话。有天晚上去校医院领取抗疫物资的时候,我偶然看见了几个箱子,上面贴着“加油河大”“员工家长捐赠物资”的字条,瞬间被这种大爱所感动。原来,我们并不孤单!在我们的背后,是无数个平凡而坚强的身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背后,是河大人毫不犹豫、舍小家顾大家的默默坚守。在他们中,有运筹帷幄的公司各级党政干部,有教书育人的平凡教师,有坚守后勤保障第一线的食堂师傅、保洁阿姨、快递小哥,当然更有自觉支持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广大同学们……
是的,只要有了这一份坚守,河大校园必将恢复往日的书声琅琅、鸟语花香!